
一、房间所需风量计算
风量是单位时间内风机需输送的空气体积(单位:m³/h),核心是满足房间空气交换或热交换需求,主要分两类场景计算:
1. 普通通风场景(如办公、住宅、会议室)
这类场景以 “排除污浊空气、引入新鲜空气” 为核心,优先用 “换气次数法”,计算步骤简单:先算出房间体积,即房间长度、宽度、高度三者相乘(若有吊顶或地台,需按实际空气流通空间高度计算);再根据房间用途确定换气次数 —— 普通办公室、住宅卧室通常取 3-5 次 / 小时,人员密集的会议室、教室取 5-8 次 / 小时,厨房(无油烟机时)需 10-15 次 / 小时,卫生间(无排风系统时)取 10-15 次 / 小时,地下车库取 6-8 次 / 小时。最后用房间体积乘以换气次数,结果就是所需风量。比如一间 10m 长、5m 宽、3m 高的办公室,体积为 150m³,按 5 次 / 小时的换气次数算,风量就是 150×5=750m³/h。
2. 工业 / 高温场景(如车间、机房)
这类场景需重点解决 “降温排热” 问题,常用 “热负荷法”。先统计房间总热负荷,包括设备散热、人员散热、太阳辐射散热等,单位统一为 W;再利用经验系数计算,常温下可按每 2.8-3.5W 热负荷对应 1m³/h 风量估算。例如某车间总热负荷为 10000W,按 3W 对应 1m³/h 风量算,所需风量就是 10000÷3≈3333m³/h。若场景有特殊需求,比如实验室需排除有害气体,需叠加人员新风量(每人每小时不低于 30m³)与设备排风量;消防排烟场景则需按规范,确保排烟量不低于 60m³/(h・m²)(按排烟区域面积计算)。
展开剩余51%二、房间所需风压计算
风压是风机克服空气流动阻力的压力(单位:Pa),需覆盖风道与配件阻力,计算分两步:
1. 计算总阻力
阻力主要包括沿程阻力与局部阻力。沿程阻力是空气在风管内流动时的摩擦阻力,与风管长度、风速、管径相关 —— 风管越长、风速越快、管径越小,沿程阻力越大,实际计算中可按 “每 10m 风管产生 5-15Pa 阻力” 估算(镀锌钢板风管取较小值,软管取较大值)。局部阻力是空气流经风管配件(如弯头、三通、风口、阀门)产生的阻力,这类阻力无固定公式,通常按沿程阻力的 50%-100% 估算(配件越多、结构越复杂,比例越高)。若风路中有过滤器、换热器等设备,还需叠加设备阻力(初效过滤器 50-100Pa,表冷器 150-300Pa,厂家样本会标注具体数值)。
2. 预留安全余量
为避免实际运行中阻力超标导致风量不足,总风压需在计算出的总阻力基础上,额外增加 10%-20% 的安全余量。比如某系统沿程阻力为 80Pa,局部阻力按沿程阻力的 80% 算(64Pa),设备阻力 100Pa,总阻力就是 80+64+100=244Pa,加 15% 余量后,最终所需风压为 244×1.15≈281Pa。
计算出风量与风压后,对照风机厂家样本,选择 “额定风量≥计算风量、额定风压≥计算风压” 的型号即可,避免出现 “小马拉大车”(过载烧毁)或 “大马拉小车”(能耗过高)的问题。
发布于:山东省炒股配资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